一流职业经理人必备的五种素质
发布者:发布日期:2012-11-01 14:40:09
中国项目网董事长王辉耀是很早就“走出去”的一位中国职业经理人,从外经贸部项目官员,到加拿大最早一批获MBA的中国留学生,再到几个国际集团公司的董事长,王辉耀本人走过的就是一条国际化商务之路。就中国企业和中国经理人国际化问题,王辉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记者:你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和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差距在何处?
王辉耀:在中国,职业经理人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。相比之下,国外的经理人很成熟,已很国际化,他们熟悉现代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,适应现代市场经济。
中国的经理人很多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,以前是对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,现在是对市场和顾客负责,在转型过程中还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征,比如说讲关系,认识某某领导,是不是听话等等,往往在评判时带有这样一些软性指标,反而你的业务能力如何,开拓精神如何等,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而国外恰恰与我们不同,国外经理人也讲关系,但他们讲究你是哪个学校毕业,校友是不是在大公司位居高位,是不是专业人士家庭出身,做过哪些专业工作,在压力下工作如何,是否能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、危机管理和公关管理等等,因此,国外对经理人有一套规范的评估。当然最后的关键还是看效益,看你的成果如何。
记者:你认为打造一个全球一流的经理人,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?
王辉耀:一、敬业精神是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品格,国外的职业经理人都非常敬业。在中国却有这样的现象,比如会有经理人说公司如何不好,或者拒绝离职,董事会的决议贯彻不下去等,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。在国外,很重视职业道德,经理人必须有很好的职业操守。二、一定要凭业绩说话,重团队精神。三、应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,受过良好教育,也就是知识性。四、国际化,主要反应在观念、视野和眼光上,是不是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,更好地适应新的潮流。五、强调市场竞争意识。
记者:中国企业跨出国门,走向国际化,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?
王辉耀:中国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够,不敢冒险,耐风险能力差,团队精神差,尤其是在海外的员工,集体作战的精神缺乏,开拓精神也缺乏。对法规、文化、风土人情等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国内企业到国外去,往往舍不得聘用国外的国际化人才,而只是从国内派人过去,很少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。
记者:中国企业国际化这条道路应该怎么走?
王辉耀: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,这是大趋势,中国企业应该立足参与全球化竞争,成为世界工厂,走出去,到海外去发展。
现在发展有两条捷径:一是新华商,包括中国出去的留学生、中国的移民、老华侨的第二代,这批人是海外开拓的生力军,他们不太能融入主流社会,如果他们能与中国公司联合起来,中国企业在海外就会如虎添翼,因为他们比国内的人更了解海外。
另外一条捷径就是更大的开放,让中国变成国际化市场,现在就是练兵阶段,不要怕,要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。
记者:中国企业在国外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“水土不服”阶段,他们应如何克服?
王辉耀: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,要研究国外管理经验,而且一定要聘用当地的人才。成败的关键在人才,许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会大量聘用本地化优秀人才,这是一样的道理。现在很多企业去国外在这一点上做不好。
其次,我们也可以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:在当地建立合资企业,共同开辟这个市场,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股份制等。
记者:跨出国门与国际化不是必然的联系,你认为如何在本土积累国际化经验?
王辉耀:这很重要。事实上很多人有这样的偏见,认为跨出国门去国外发展就是国际化。实际上在本土也可以积累国际化经验,比如说大量办学、培养国际化的基本技能;注重国际形势,关心当今发展潮流;还可以进外企,中国的外企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。
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出去看看,毕竟与国际接触的方式多种多样,国际化角度是多方面的,但应有意识朝这个方面发展。
记者:你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和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差距在何处?
王辉耀:在中国,职业经理人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。相比之下,国外的经理人很成熟,已很国际化,他们熟悉现代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,适应现代市场经济。
中国的经理人很多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的,以前是对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,现在是对市场和顾客负责,在转型过程中还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征,比如说讲关系,认识某某领导,是不是听话等等,往往在评判时带有这样一些软性指标,反而你的业务能力如何,开拓精神如何等,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而国外恰恰与我们不同,国外经理人也讲关系,但他们讲究你是哪个学校毕业,校友是不是在大公司位居高位,是不是专业人士家庭出身,做过哪些专业工作,在压力下工作如何,是否能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、危机管理和公关管理等等,因此,国外对经理人有一套规范的评估。当然最后的关键还是看效益,看你的成果如何。
记者:你认为打造一个全球一流的经理人,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?
王辉耀:一、敬业精神是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品格,国外的职业经理人都非常敬业。在中国却有这样的现象,比如会有经理人说公司如何不好,或者拒绝离职,董事会的决议贯彻不下去等,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。在国外,很重视职业道德,经理人必须有很好的职业操守。二、一定要凭业绩说话,重团队精神。三、应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,受过良好教育,也就是知识性。四、国际化,主要反应在观念、视野和眼光上,是不是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,更好地适应新的潮流。五、强调市场竞争意识。
记者:中国企业跨出国门,走向国际化,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?
王辉耀:中国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够,不敢冒险,耐风险能力差,团队精神差,尤其是在海外的员工,集体作战的精神缺乏,开拓精神也缺乏。对法规、文化、风土人情等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国内企业到国外去,往往舍不得聘用国外的国际化人才,而只是从国内派人过去,很少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。
记者:中国企业国际化这条道路应该怎么走?
王辉耀: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,这是大趋势,中国企业应该立足参与全球化竞争,成为世界工厂,走出去,到海外去发展。
现在发展有两条捷径:一是新华商,包括中国出去的留学生、中国的移民、老华侨的第二代,这批人是海外开拓的生力军,他们不太能融入主流社会,如果他们能与中国公司联合起来,中国企业在海外就会如虎添翼,因为他们比国内的人更了解海外。
另外一条捷径就是更大的开放,让中国变成国际化市场,现在就是练兵阶段,不要怕,要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。
记者:中国企业在国外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“水土不服”阶段,他们应如何克服?
王辉耀: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,要研究国外管理经验,而且一定要聘用当地的人才。成败的关键在人才,许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会大量聘用本地化优秀人才,这是一样的道理。现在很多企业去国外在这一点上做不好。
其次,我们也可以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:在当地建立合资企业,共同开辟这个市场,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股份制等。
记者:跨出国门与国际化不是必然的联系,你认为如何在本土积累国际化经验?
王辉耀:这很重要。事实上很多人有这样的偏见,认为跨出国门去国外发展就是国际化。实际上在本土也可以积累国际化经验,比如说大量办学、培养国际化的基本技能;注重国际形势,关心当今发展潮流;还可以进外企,中国的外企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。
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出去看看,毕竟与国际接触的方式多种多样,国际化角度是多方面的,但应有意识朝这个方面发展。
- 职业经理人的十二项修炼(2012-10-17)
- 美的进入完全职业经理人时代(2012-10-17)
- 浙十大杰出职业经理人出炉(2012-11-01)
- 谭小芳:CPM的六项修炼(2012-11-15)
- 张华强:“鸳鸯”还是“犀鸟”?(2012-11-15)